上海网球大师赛的赛场上,“毛巾”一词成为了一个特别的焦点。

聚焦上海网球大师赛,“体验中国文化”闪亮登场

外国裁判在面对球员满头大汗或者场地内出现昆虫等情况时,都会用中文说“毛巾”,提醒球员或球童使用。这些裁判的中文可能不够流利,但他们已经能熟练使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比如“谢谢”“请坐下”“换球”等,在比赛中与大家沟通。

大家对比赛中的文化碰撞津津乐道,赛场成为了不同文化交流的窗口。通过网球这项运动,中国与世界建立起更深的联系。

有趣的是,塞尔维亚名将焦科维奇在比赛期间表现出了对中国文化的特别喜爱。在晋级四强后,他用中文写下一个寓意吉祥的“福”字,以示对中国球迷的祝福。

恰逢中秋佳节,焦科维奇和其他球员如辛纳、梅德韦杰夫,用中文朗诵唐诗《静夜思》,祝福中国球迷“中秋节快乐”。焦科维奇更是坦言,“谢谢中国,我爱你们”,表达了对中国的深厚感情。

每次站在上海的大师赛中央球场,焦科维奇都会受到热烈的支持。他表示,这种情感超乎他的预期,让他深受感动。这正是中国球迷对网球精神以及球员成就的认可与尊重。

作为赛事的一大特色,上海大师赛的冠军还会获得一个特别制作的兵马俑模型。这个创意巧妙地将上海的现代都市魅力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

上一届冠军辛纳在今年的比赛中也收到了以他为原型的兵马俑雕像。他感慨地说,这个雕像非常漂亮,比他本人“更壮实”。他认为,这正是上海独特魅力的一部分。

同时,中国选手的表现也成为赛场上最闪耀的亮点之一。20岁的中国小将商竣程在比赛中令人惊艳。他以直落两盘的成绩击败了世界排名前十的俄罗斯名将卡恰诺夫,职业生涯首次击败世界前十球员,并杀入ATP大师赛第三轮。

聚焦上海网球大师赛,“体验中国文化”闪亮登场

体育早已超越了单纯竞技,成为了连接不同文化和文明的桥梁。上海大师赛以其独特的国际化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向世界展示了一幅开放包容的中国画卷。